复合肥需要“痛定思痛”

linpeng

  • 0

    留言
  • 262

    浏览
最近两年,无论是报纸还是网上,对于复合肥企业来说利好消息很少。自2008年下半年以来,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波及煤炭、石油等大宗初级商品,引发了化肥成本的变化,进而引发了多年来化肥行业的潜在矛盾集中爆发,市场日益下滑,行业竞争愈演愈烈。2009年国内复合肥市场依旧延续2008年的低迷态势,价格下滑明显,从年初2300元/吨左右的出厂价,一路降价现在的1800元/吨。 九月的复合肥,与去年同期一样给我们留下了挥之不去的痛。 痛因何在呢?具体分析如下: 首先,产能过剩,良莠不齐,产业结构不合理。截至2008年底,我国已经成为世界氮肥和磷肥的第一生产大国,除钾肥还需进口外,其他化肥均呈现不同程度的过剩。据悉复合肥过剩程度更为突出。与此同时,低门槛进入、粗放型经营导致无序扩张的现状依旧存在,使得市场上供需严重失衡,此时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开始发挥作用,使得价格一路走低,市场持续低迷。 其次,二铵价格走低,“挤压”配方肥销售。进入9月份,二铵出口关税上调至110%,国外市场大门紧闭,出口无望,生产厂家集中精力主攻国内市场,与8月份相比价格下滑50-100元/吨,到9月中旬国内64%二铵实际出厂价在2000元/吨左右。由于在9月初经销商备肥已近尾声,近期企业多发前期订单货,新接订单较少,而后期补货量不会太大,因此下一步不排除企业会再次降价吸引客户补货填仓,市场情况不容乐观。二铵走低,使其价格相对复合肥更有优势。黄淮冬麦区小麦备肥已近尾声,一些经销商更多选择购进二铵,出现二铵市场严重挤压复合肥市场的现象,使得该区复合肥市场占有率同比下降,与今春北方用肥情况类似。 再次,很多人化肥行业感觉很悲观。行业洗牌、行业整合、企业倒闭等词在这一行业最近的出现率很高。在这段时期很多企业倒下了,于是很多企业开始背离良心开始造假坑农害农。前者死的可悲,后者活得可恨。市场假冒伪劣严重,阻碍复合(混)肥发展。化肥产销过程中存在制假、售假等现象导致市场秩序混乱,直接侵害了农民和厂商的利益,基层农民在见证过假肥的“奇效”后,更是“谈假色变”。由此损害了遵规守法企业的信誉,影响名﹑优﹑特产品的销售。复合肥较常见的制假手段如下:滥用虚假标识,以次充好;直接假冒名牌,牟利暴利;名为“联营”实为冒用,欺骗客户。 另外,市场信心不足,企业生存危机凸显。生产企业只能是减产限产,控制库存。经销商则变得保守敏感,操作更加小心谨慎,造成市场观望气氛浓厚,旺季不旺,整个市场萧条冷清。总之,中国复合肥行业貌似平静的外表下蕴藏着巨大的危机。 化工在线认为国内复合肥行业应当痛定思痛,调整产业结构,提高生产效率;加快行业整合,创新经营模式;加大监管力度,严格控制产能;规范市场秩序,树立行业新风,可喜的是在不久前出台的《关于进一步深化化肥流通体制改革的决定》中要求化肥经营者向购买者提供质量保证证明,有义务向化肥使用者提供咨询服务,不得有掺杂掺假等损害消费者利益的行为,并明确化肥经营者的责任和义务,对化肥经营行为提出了规范性要求,对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在加强市场监管方面的责任作出相应规定。 虽然目前整体的经济形势不容乐观,解决复合肥行业内外深层次矛盾与问题,不可能一蹴而就,但绝不能消极等待,更不可以悲观失望。要相信在国家惠农政策的指引下,化工在线认为随着国内外经济形势的逐渐好转,苦苦追求、顽强成长的复合肥行业定能走出困境,恢复元气。 化工在线周刊
2009-10-16 收起回复

总条数: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