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的春晚

酸牛奶

  • 0

    留言
  • 803

    浏览
从1983年央视首次现场直播春节联欢晚会开始,“春晚”这道年夜饭就一直出现在年三十儿的餐桌上。虽然各路明星大腕变着花样儿博君一笑,可无奈观众的口味似乎越来越高,越来越挑,以至于现在观众不但不笑,还要破口大骂,这让掌勺春晚的大厨们着实无奈。 老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但这些倚仗CCTV名头的大厨们振臂一呼,什么大米、小米、糯米、玉米,甚至花生米都得案头列队,听候号令,他们想着法儿的搞出点新鲜玩意来,却往往弄巧成拙。老百姓平时吃的也就是这些米,怎么到了年三十儿晚上凑到一起就添堵了呢? 为了寻求突破,这两年的春晚,不知道是谁的主意,节目内容上加了许多网络元素。去年从主持人到演员全都寂寞,今年好像谁要不给力那就是浮云。这让我十分好奇,因为前几年的网络流行词都是从春晚上借过来的,现在春晚却要靠网络名词和观众套近乎,借某电视台领导的话说:这还得了! 得了,如果没有距离感何必套近乎?春晚究竟是给谁看的,春晚究竟是谁的,好好琢磨一下吧! 今年春晚总导演之一马东说:春晚不属于精英。我想言外之意就是说春晚是面向广众的,说白了就是演给老百姓的,是一种平民化、通俗化的大众娱乐节目。我觉得他说的不错,从56年有这种全民庆祝春节的活动开始就叫联欢,广而众才叫联,几个人那叫沙龙。但为什么这个全民大联欢的聚会非要硬棒棒的加上很多程式化的东西? 今年春晚总导演们又做了很大突破,给今年春晚加上了更多的网络元素,除了演职人员都很“给力”以外,又请了很多网络草根文化的红人献唱,甚至马东自己都在春晚结束之后注册了一个博客(不去讨论为什么注册),这很明显是在向网友们示好,可我还是不明白为什么要向网友示好,难道网友就能代表广众?我们总是不知不觉就被代表。这次虽然被另一个自己代表,但好像我们却更加无法接受,而且网友非但不领情,都在第一时间站出来开骂,矛头从主持人到演员,从内容到形式,从失误到错误,一批到底,毫不留情。春晚就像一个巨大的“找茬”游戏,每个人都玩的不亦乐乎。 我家的电视每年三十儿晚上都要锁定中央一套,春晚的节目就像窗外的爆竹声,偶尔能引起你的注意,然后马上就忘了。就在这片刻的关注当中,家里人给出的评价是:今年春晚真没意思。其实我觉得他们是想说今年的春晚比去年的还没意思,但可能早就忘了去年春晚什么样子,便不好去做比较。家人很少上网,更不会去网上批评,这些话如果不是我说出来,可能也就随着烟花一闪而过。所以我大胆的认为春晚的导演们请出来很多他们根本不认识的网络草根红人,说些很多他们不知其意的网络名词,只是为了迎合能在网络上有“话语权”的网民,争取一些网络舆论而已。看似是把人民心中的草根英雄请上大舞台,与民同乐,和谐声音,实际还是顾忌来自网络的舆论压力。可悲的是最后事与愿违。 互联网发展到今天,影响力已不容小觑。作为主流媒体单位的精英们自然知道这点。但很多人却不知道迎合不喜欢迎合的人们是一件多么愚蠢的事情。网络是可以把好事放大,可同样也能把坏事描的更黑,我们本身都有辨别好坏的能力和常识。在电视上看到网络上的东西不觉得很奇怪吗?如果那样,我们为什么还要坐在电视机前面呢? 好就是好,不好就是不好。耍些小聪明不如好好想想上万人的团队花半年的时间准备的晚会是给谁看的?无以计数的人力、物力、财力难道就为了驻外大使馆发来的贺电?咱中国人就这么一个春节,踏踏实实给咱自己做点事才是真的。
2011-02-14 收起回复

总条数: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