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2012二甲醚市场分析展望

李辉

  • 0

    留言
  • 768

    浏览
二甲醚又称甲醚,简称DME。二甲醚在常压下是一种无色气体或压缩液体,具有轻微醚香味。相对密度(20℃)0.666,熔点-141.5℃,沸点-24.9℃,室温下蒸气压约为0.5MPa,与石油液化气(LPG)相似。溶于水及醇、乙醚、丙酮、氯仿等多种有机溶剂。易燃,在燃烧时火焰略带光亮,燃烧热(气态)为1455kJ/mol。常温下DME具有惰性,不易自动氧化,无腐蚀、无致癌性,但在辐射或加热条件下可分解成甲烷、乙烷、甲醛等。二甲醚是醚的同系物,但与用作麻醉剂的乙醚不一样,毒性极低;能溶解各种化学物质;由于其具有易压缩、冷凝、气化及与许多极性或非极性溶剂互溶特性,广泛用于气雾制品喷射剂、氟利昂替代制冷剂、溶剂等,另外也可用于化学品合成,用途比较广泛。二甲醚作为一种基本化工原料,由于其良好的易压缩、冷凝、汽化特性,使得二甲醚在制药、燃料、农药等化学工业中有许多独特的用途。如高纯度的二甲醚可代替氟里昂用作气溶胶喷射剂和致冷剂,减少对大气环境的污染和臭氧层的破坏。由于其良好的水溶性、油溶性,使得其应用范围大大优于丙烷、丁烷等石油化学品。代替甲醇用作甲醛生产的新原料,可以明显降低甲醛生产成本,在大型甲醛装置中更显示出其优越性。作为民用燃料气其储运、燃烧安全性,预混气热值和理论燃烧温度等性能指标均优于石油液化气,可作为城市管道煤气的调峰气、液化气掺混气。也是柴油发动机的理想燃料,与甲醇燃料汽车相比,不存在汽车冷启动问题。它还是未来制取低碳烯烃的主要原料之一。由于石油资源短缺 、煤炭资源丰富及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二甲醚作为从煤转化成的清洁燃料而日益受到重视,成为近年来国内外竞相开发的性能优越的碳一化工产品。作为LPG和石油类的替代燃料,二甲醚是具有与LPG的物理性质相类似的化学品,在燃烧时不会产生破坏环境的气体,能便宜而大量地生产。与甲烷一样,被期望成为21世纪的能源之一。总之,二甲醚特有的理化性能奠定了其在国际、国内市场上的基础产业地位,可广泛应用于工业、农业、医疗、日常生活等领域。二甲醚未来主要用于替代汽车燃油、石油液化气、城市煤气等,市场前景极为广阔,是目前国际、国内优先发展的产业。 2008年上半年还曾风光无限的二甲醚(DME)厂商们如今却纷纷陷入困境。受经济危机影响,所有二甲醚生产厂都处于停产或半停产状态,37家主要生产厂仅有26家还在运营,总产能由606万吨/年降低为447万吨/年,且整体开工率仅为13%。相对于已经热火朝天的风电、光伏产业,同样是替代能源的二甲醚行业却已风光不再。事实上,2008年上半年,二甲醚还是一个炙手可热的行业。2006年6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司在京召开了二甲醚产业发展座谈会,指出二甲醚是适合于我国能源结构的替代燃料,之后二甲醚产业蓬勃发展。截至2007年,国内二甲醚产能达到了220万吨/年,较2006年的44.5万吨/年暴增394%,二甲醚工业化规模初现。2008年,我国的产能达到600万吨,虽然开工率全年较低,仅在30%左右,但产量近200万吨。目前,经济危机的到来使二甲醚产业发展步入低谷,但随着前期在建项目的逐步投产,至2009年5月,国内产能达到了800万吨,供需矛盾进一步恶化。甲醇、液化气价格波动剧烈,高煤价致使甲醇企业亏损严重,二甲醚企业失去原料支撑基础;低油价致使液化气价格下降,二甲醚掺混经济性降低,失去产品优势。在日益走跌的市场中生存空间日益萎缩。从2008年年底开始,国内液化气市场受到低价进口气的冲击,以及国内工业、民用需求的下降,市场价格将较长时间内处于低位盘整,进一步缩小与二甲醚的价差。数据显示,华东、华南、山东三地二甲醚与液化气的平均价差呈现持续下滑的状态:1月份为691元/吨,5月份则比1月份价差下滑了62%,滑落至260元/吨。其中,华南地区价差下滑幅度最大,由1月份的1003元/吨下滑至5月份的448元/吨,幅度达到555元/吨,华东地区价差下滑幅度在363元/吨,山东地区价差下滑幅度在263元/吨。二甲醚市场在当前经济环境下,开工率维持历史最低水平,大部分厂家面临生存压力。2009年下半此现象将继续延续,二甲醚的销售受到较大限制。而国内甲醇价格对生产成本没有支撑,导致二甲醚厂家生产成本依旧较高,开工率进一步下降,行业发展面临困境。 市场需求萎靡不振成为二甲醚行业整体低迷的主要原因。目前二甲醚行业存在生产建设过热,而市场开发则相对滞后的局面。2002年,全国二甲醚总产能仅为2.18万吨,但从2006年开始,产能以年均增长133%的速度增长,预计啊“十一五”末期总产能将达850万吨。但与暴增的产能相比,二甲醚新的市场从未真正打开。目前市场以LPG(液化石油气)掺烧为主,受热值和价格影响,以华东、华南地区的民用LPG市场为主要市场,总体容量不超过200万吨。而受原料供应和成本因素影响,DME产能集中在山东、河北、河南地区,加上江苏地区为全国最重要的甲醇集散地和LPG北气南下主要通道,华东区域成为DME竞争最为激烈的市场。根据历年LPG增量的速度判断,目前2250万吨LPG市场总量无法消化700万吨以上的DME,未来3年DME全国产量是总体过剩,供大于求态势明显。在二甲醚市场上,城镇占了61%,乡镇占10%,工业占20%,而车用不过9%。要提高应用范围,应在车用替代和纯工业燃烧方向发展。随着二甲醚燃料汽车和发动机关键技术的一一攻克和配套体系的成熟,车用燃料二甲醚将会成为二甲醚“众望所归”的另一个巨大目标市场。虽然车用燃料市场还处于市场培育期,但随着油价恢复性上涨和国内成品油定价机制的改革,规模化推广条件已经成熟。在提升市场需求之外,二甲醚产业若想摆脱困境,仍急需三方面的支持。首先是标准问题,至今为止,我国仅出台了《城镇燃气用二甲醚》行业标准,而二甲醚与液化石油气掺烧、二甲醚钢瓶灌装等影响二甲醚市场推广的标准、规范滞后,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二甲醚产业市场推广进程。其次是运输问题。国内大部分煤制二甲醚项目集中于煤炭资源地,水路运输条件较差,且目前二甲醚产品未列入《铁路危险货物品名表》,二甲醚在铁路运输过程中的充装、承运、卸载、仓储等诸多环节尚无标准参照,也无现成的储运设施。因此,铁路部门不受理二甲醚的托运,二甲醚运输基本依靠公路,运输成本高,安全风险大。最后是产能控制问题。2006年国家发展改革委曾下发通知,支持有条件的地区建设大型甲醇和二甲醚生产基地,并要求各地不批准100万吨/年以下的甲醇和二甲醚项目。近两年来,国内二甲醚产能增长了两倍多,但由于没有及时出台明确产业政策,引导企业正确投资,部分地区小规模、低水平的二甲醚产能建设呈现过度扩张趋势,使二甲醚市场存在更大不确定性。 预计2009-2012
2009-08-03 收起回复

总条数:0条